近日,江苏省发改委正式公布全省未来产业(技术)研究院认定名单,盐城环保科技城凭借深厚的环保产业根基与创新资源整合能力,以清华大学盐城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为建设主体申报的“江苏省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(零碳负碳)”入选,成为全省零碳负碳领域仅有的两家专业型未来产业研究院之一(另一家由东南大学牵头建设)。这标志着盐城环保科技城正式跻身江苏全省未来产业核心布局,为区域“双碳”战略落地与环保产业升级注入“硬核”创新引擎。
自2012年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环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以来,盐城环保科技城便以“政产学研用”协同为纽带,持续整合高校科研力量、本地产业资源与政策支持,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、生态碳汇、零碳园区技术等领域积累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:全球首套燃煤锅炉全烟气碳捕集系统落地、滩涂菌草年固碳量亩均6吨以上、青洋绿色智造产业园年减排二氧化碳达12万吨……这些实践不仅为研究院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,更形成了“实验室研发-中试验证-产业转化”的完整创新链条。
“研究院的核心不是‘单点技术突破’,而是构建要素齐备、协同高效的‘创新雨林’。” 盐城环保科技城经发局局长吕大明介绍,研究院将以清华大学盐城中心的技术研发能力为核心,联动南京大学盐城环保研究院、江苏碳汇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本地创新主体,以及长三角地区零碳领域高校、企业,打造“技术研发-成果转化-企业孵化-产业集群”的全生态体系。例如,在工业减碳领域,依托现有燃煤锅炉碳捕集技术,推动设备小型化、低成本化改造,助力中小企业实现“低门槛减碳”。
此次入选的全省未来产业(技术)研究院名单中,零碳负碳领域仅盐城、南京两地入选,凸显了江苏未来产业布局“和而不同”的新格局。与东南大学侧重的“零碳技术基础研究”不同,盐城环保科技城牵头的研究院更聚焦“产业化应用”。依托环科城已建成的27万平方米研发中试场地、500 余台(套)高端检测设备,以及江苏省绿色低碳环保技术验证基地,研究院将重点解决零碳负碳技术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”的落地难题。“比如企业想上碳捕集项目,研究院不仅能提供技术方案,还能通过中试基地验证效果,对接碳交易市场实现收益,让技术‘能用、好用、管用’。”吕大明补充道。
当前,盐城环保科技城正以研究院建设为契机,推进“先行集聚试点”战略,培育多层次企业创新矩阵:对龙头企业,支持其联合研究院共建“零碳技术实验室”;对中小企业,提供 “技术诊断+定制方案+资金对接”的一站式服务;对初创企业,依托研究院孵化平台提供技术、场地、政策支持。“我们要让创新要素自由流动、碰撞融合,让单丝成线、独木成林。”吕大明表示,短期内研究院将重点突破3-5项零碳负碳核心技术,推动5-8家企业实现技术改造;长期则计划形成年转化10项以上技术、孵化20家以上创新企业的能力,打造长三角零碳负碳产业创新高地。
从全省未来产业布局来看,盐城环保科技城牵头的零碳负碳研究院,正成为江苏 “璀璨未来产业星图”中独具特色的一环。盐城环保科技城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持续加大研究院建设投入,推动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、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等机构的合作,将研究院打造为“技术输出+标准制定+碳资产服务”的综合平台。
从实验室里的碳计量算法,到滩涂上的菌草固碳基地,再到园区里的智慧减碳系统,盐城环保科技城正以研究院为支点,让零碳负碳的“创新星火”汇聚成产业升级的“燎原之势”,为江苏未来产业领跑全国贡献“盐城力量”。
展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