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村低保新名称公布,这些人可申请
初夏时节,杨树村的李大爷正在整理一摞材料。这些不是普通文件,而是关乎他生活保障的重要凭证。"听说低保要改名了,我得提前准备好。"74岁的李大爷说道。像李大爷这样依靠农村低保生活的人,全国有近4000万。2025年6月,一个影响全国农村困难群众的重大政策调整正式落地——农村低保制度将迎来新名称和全新规则。
民政部于2025年5月27日发布通知,自2025年7月1日起,原"农村最低生活保障"将正式更名为"农村基本生活救助"。这一变化不仅是名称上的调整,更意味着保障机制、申请条件和资金发放方式都将发生实质性变化。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,全国农村低保覆盖人口约3860万人,年均补助水平已达到6700元。新政策实施后,预计覆盖人口将增加12%,平均补助标准提高15%。
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经历了漫长发展历程。1994年,上海市率先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;1997年,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城市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;2007年,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才开始全面建立。经过近二十年发展,农村低保在缓解贫困、促进公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,但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:标准偏低、城乡差异大、认定程序复杂等。
此次农村低保改名为"农村基本生活救助",背后是理念和方法的根本转变。国务院扶贫办李教授解释:"新名称强调的是'救助'而非'保障',这意味着政府将提供更为积极主动的帮扶,而非简单发放补贴。"同时,新政策将贫困标准由原来的"收入线"调整为"多维贫困识别",这意味着申请审核将不再仅看家庭收入,而是综合考量健康状况、住房条件、教育负担等多个维度。国家财政部数据显示,2025年全国农村基本生活救助专项资金预算已增至1820亿元,比2024年增长22.7%。
那么,哪些人可以申请新的"农村基本生活救助"?与原农村低保相比,申请条件有了明显变化。新政策明确将以下群体列为重点救助对象: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0%的农村家庭;因病因灾致贫家庭;老年人、未成年人、重度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占比较高的家庭;以及边远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村庄的困难户。值得注意的是,特殊困难家庭即使收入略高于标准线,也可通过"绿色通道"申请救助。
山东省临沂市农村居民王女士表示:"原来申请低保,主要看收入证明,现在听说还要考虑医疗支出和孩子上学情况,对我们这种因病致贫的家庭更公平。"据悉,新政策将医疗费用年支出超过家庭总收入30%以上的情况,纳入了救助考量因素。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最新调研显示,医疗负担是导致农村家庭返贫的首要因素,占比高达41.3%。
申请程序也将简化优化。新系统采用"一站式"申请模式,申请人只需向村委会提交一份申请表,由系统自动比对税务、医保、教育等多部门数据,无需再提供繁琐证明材料。民政部门承诺,将把审批时间从原来的45个工作日缩短至15个工作日内。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,2024年全国农村低保申请平均材料准备时间为38小时,新系统实施后预计可减少至12小时以内。
区域实施上也呈现明显差异。经济发达地区如江苏、浙江已率先提高救助标准,浙江省2025年农村基本生活救助标准已提升至年均8500元,位居全国前列。而西部地区如甘肃、云南则在扩大覆盖面上下功夫,甘肃省新增救助名额达到往年的2.3倍。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,东部与西部地区农村救助标准差距已从2020年的2.6倍缩小至2025年的1.8倍,城乡救助标准差距从1.8倍缩小至1.3倍。
政策变化引发各方关注。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张教授认为:"农村基本生活救助制度体现了精准扶贫思想的延续和深化,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一步。"但也有基层干部指出实施挑战:"多维评估要求基层工作人员具备更专业的能力,需要加强培训和人力配置。"据民政部计划,2025年下半年将对全国县级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,覆盖率达95%以上。
数据见证变化。2010年,我国农村低保平均标准仅为1600元/年;2020年提升至5800元/年;到2025年,农村基本生活救助标准将达到7700元/年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农村低保制度实施以来,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从2000年的49.8%下降到2025年的2.6%。而在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,城乡低保标准比也从2000年的3.2:1缩小到2025年的1.3:1。
更重要的是政策落地后的实际效果。河北邯郸市农村的赵阿姨是一位61岁的慢性病患者,在新政策实施试点中获益明显:"以前每月低保只有480元,现在考虑到我的病情和医疗支出,每月能拿到750元,还有专人定期电话回访,真正感受到了关怀。"全国政协委员、社会保障专家刘教授表示:"制度改革目的是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用,真正帮到最需要的人。接下来关键是建立常态化的动态调整机制,确保救助精准持续。"
回到杨树村,李大爷已经听村干部讲解了新政策。"名字变了,但目的没变,都是为了让我们老百姓生活更有保障。"他笑着说,"比起光发钱,我更高兴的是现在有人定期来问问我的需求,帮我解决实际困难。"这或许正是此次农村低保制度改革的根本目标——从简单的"输血"转向更有尊严的"造血",让农村困难群众不仅能够基本生活无忧,更能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农村基本生活救助制度改革是2025年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,它关系到数千万农村居民的福祉,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。
本帖最后由 江苏罗会清 于 25-6-29 08:36 编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