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智者善读-2207】-《拥抱传“孝心”(随笔)》
昨天 07:19
硕大无朋
来自江苏
鹤鸣亭
【智者善读-2207】-《拥抱传“孝心”(随笔)》品读经典,品味生活;善读美文,天天分享。老夫为您遴选优秀文章作品,让美妙的文字陪伴您的业余时光。今天为你分享:《拥抱传“孝心”(随笔)》作者:张建忠来源:《日月岛文学》张建忠,中共党员,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洋马镇人。中国金融作家协会、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,奔流文学院第21期作家研修班学员,现供职于江苏射阳农商银行党委办公室,曾担任单位行政办公室以及基层营业网点负责人多年。爱好新闻、文学写作,先后在《人民日报》《新华日报》《金融时报》《中国金融文学》等刊发表新闻、文学作品1万多篇,其中文学作品近30万字。2013年出版《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》一书,40多万字;作品获奖以及各类表彰500次以上;第二届“鹤乡英才”,现兼任盐城市网络作家协会射阳分会主席,射阳县日月岛文学社社长,《日月岛文学》总编。
拥抱传“孝心”(随笔)
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,文字、语音、视频……科技拉近了距离,却也无形中稀释了某些情感的温度。而在这众多交流方式之中,一个简单的动作——拥抱,却依然保持着最原始、最真挚的情感表达。尤其在家庭关系中,它像是一座无声的桥梁,连接着几代人之间的心灵纽带,传递着一份最朴素的孝心。 我有两个可爱的孙辈,一个十三岁,正上六年级;一个九岁,刚刚迈入一年级的大门。他们自小聪慧伶俐,懂事有礼,是我生活中最甜美的点缀。从他们开始有记忆起,我就特别注重对他们孝心的引导和培养。我告诉他们:“长辈给予我们生命,陪伴我们成长,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人。”我用最简单的方式去示范:当孩子们见到老太、爷爷、奶奶、外公外婆时,都要主动张开双臂,给他们一个真诚的拥抱。 这份小小的举动,看似平常,实则蕴含深意。记得有一次,他们兄妹俩随父母回乡下探望老太。车子刚停稳,两人便迫不及待地跳下车,飞奔向站在门前等候已久的老太。一左一右扑进她怀里,紧紧抱住她微胖的身子。那一刻,阳光正好,照在三人身上,仿佛时光定格,温馨而美好。老太的眼角泛起了泪光,那是一种被爱包围的感动,也是对晚辈孝心最直接的回应。 孩子的世界是最纯净的,他们的行为往往最能体现人性中最本质的一面。一个拥抱,不需要太多言语,却胜过千言万语。它不仅仅是亲昵的表现,更是孩子内心深处对长辈尊重与关爱的自然流露。这种行为,在家庭教育中逐渐沉淀下来,成为一种习惯,也成为一种传承。 然而,并非每个孩子都能如此自然地展现出这样的温情。在我的身边,也有一些令人唏嘘的例子。有些孩子,因从小缺乏传统文化教育,随着年龄增长,反而对长辈表现出疏离甚至嫌弃的态度。他们嫌老人身上有“老人味”,不愿亲近;他们觉得老人观念陈旧,懒得沟通。这种冷漠和排斥,让人感到心寒,更令人反思:是什么让一个本应充满纯洁的心灵变得如此冰冷? 我想,这背后或许有多种原因:一是家庭环境的影响,如果父母本身就不懂得如何表达感情,孩子自然也就难以学会;二是社会大环境的变化,现代文化更强调个体独立与自由,却忽略了亲情的重要性;三是教育体系中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忽视,导致孩子对“孝”这一中华文化的精髓缺乏认知。 所以,我认为,作为家长,我们必须以身作则,从小给孩子树立榜样。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,让孩子感受到长辈的辛劳与付出。比如带孩子回老家看望祖辈,让他们参与农活,体验生活的不易;比如鼓励他们为长辈做一件小事,端一杯茶、捶一次背、洗一次脚、修一次指甲,让他们在行动中感受孝心的意义。 更重要的是,我们要让孩子明白,孝心不是一种负担,而是一种责任,更是一种幸福。当他们愿意张开双臂去拥抱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时,那不仅仅是一个动作,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,一种文化的延续。他们在拥抱中学会了尊重,在尊重中体会到了亲情的力量,在亲情中找到了归属感。 我始终相信,孝道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,相反,它应该在每一个家庭中生根发芽,开出温暖的花朵。拥抱只是一个起点,但它可以成为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,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,始终铭记那份来自血脉深处的牵挂与责任。 如今,我的孙子孙女已经习惯了用拥抱表达孝心,无论是在节日团圆的饭桌上,还是在日常的问候中,他们都会主动跑过去,给每一位长辈一个温暖的拥抱。而我,作为见证者与参与者,心中满是欣慰与感动。 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拥有这样一颗懂得感恩与孝顺的心,愿每一对长辈都能在晚年的岁月里,感受到来自子孙的爱与尊重。让“孝”不再是一句口号,而是一种行动,一种传承,一种融入血液的文化自觉。让我们从今天开始,用一个拥抱,传递孝心,温暖彼此。附:张建忠先生简介------